
5月9日下午,尊龙凯时平台第14期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在尊龙凯时平台公共管理系统工程实验室/智慧课堂举办🚀。本期沙龙由AG尊龙凯时行政管理专业博士生晏满🤸🏼♂️、应急管理专业博士生刘奕进行学术分享👩🏻🍼,李亚教授🧗🏼、吴培熠助理教授担任点评嘉宾🚣🏼♂️,党委副书记方志以及来自不同专业的在读博士生、硕士生参加,沙龙由李亚主持🧑🏼🤝🧑🏼。

晏满分享
晏满做题为《网络社会中公众非制度化参与风险的生成机制与化解路径》的分享🏉。他立足如何防范和化解风险已成为政府部门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长期课题的研究背景🪪,聚焦网络社会中公众非制度化参与风险日益明显的现实境况。通过分析网络社会中公众非制度化参与风险的生成机制🧒,并在主客观层面构建出综合性的理论分析模型,采用2017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ese General Social Survey, CGSS2017)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公众的信息型互联网使用显著影响了其非制度化参与意愿,是造成风险频发的直接原因🐇;而话语权赋能、政府注意力获取赋能、资源获取赋能和公平促进赋能则在其因果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最后基于研究发现,对政府部门提升网络治理能力和化解风险提供了针对性建议。

刘奕分享
刘奕做题为《低碳战略是否提高了城市生态韧性🍺?——基于低碳城市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的分享👋🏼。她首先清晰阐明了城市是作为实施低碳战略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低碳城市建设的成效,特别是在生态和环境治理方面的实际成果,是衡量低碳战略价值和预测未来前景的重要标准。本研究通过评估低碳城市建设对城市生态韧性的强化作用及其机制,进行多维度的深入研究,并对评估低碳战略的实施效果进行实证分析,为城市发展的绿色转型及风险应对提供参考🎱,对于全面实施低碳战略、科学有序推进低碳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李亚点评
对于晏满的研究,李亚首先肯定了研究的完整性🧫,建议对非制度化参与的概念进一步阐释和界定,丰富研究自变量的选取依据,深入分析影响机制的逻辑脉络。对于刘奕的研究,李亚首先肯定了研究的工作量🤵🏿♂️,建议进一步清晰界定城市生态韧性的概念以及指标层的释义,阐释清晰指标变量的选取依据👷🏽♂️。

吴培熠点评
对于晏满的研究,吴培熠首先肯定了选题的视角,建议进一步丰富阐释风险的化解路径🍞,加强网络社会的概念界定和背景适切性分析,确保数据新颖度,优化稳健性检验。对于刘奕的研究,吴培熠首先肯定了研究设计的完整性,建议进一步优化完善研究方法的选取和使用👨🏿💼,对指标设计的合理性进行深入分析和阐释🏓。
两位汇报人的精彩分享引起了大家的研究兴趣🧄,老师们的精彩点评启发大家深入思考🏋🏿,本期博士研究生学术沙龙圆满结束。
供稿丨尘兴邦 李世佳
编辑丨高诗佳